“作為街道黨工委,直接面對群眾,我們必須要有敢于擔當的勇氣,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,創新基層治理模式,真正把群眾需要的事情做好做實。”8月10日,迎江區宜城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張虹在接受采訪時如是說。
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,張虹始終把抓黨建、抓治理、抓服務作為工作核心,不斷提升社區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。
大事小事找街道辦
協商議事助力解難題
8月10日,周六,雖然是休息日,但迎江區宜城路街道辦事處會議室里的氣氛很熱烈。趁著下雨間隙,張虹召集街道辦事處與社區工作人員,一起商討文明創建事宜。
“我們地處老城區,文明創建一直是我們心中的梗,我也知道大家付出了很多努力。今天我們把前期的工作碰一下,看看有沒有非常難處理的、群眾不理解的問題,我們把記錄下來,集中做一些安排和部署。”會上張虹開門見山說道。
8月份是文明城市建設鞏固提升攻堅月,談及大家連日高溫暴曬下,幫助居民清理樓棟外圍垃圾,張虹有點激動,眼眶紅潤,語音哽咽。會后,張虹告訴記者,“等會兒給你看看我們的工作群,這么大熱天,我們社區工作人員整天帶著志愿者隊伍,每棟樓逐一清理,因為宜城路街道的每個小區都是開放型小區,沒有物業管理,大家工作真的非常辛苦。”
張虹工作有激情,堅持以身作則、率先垂范,在她的帶領下,無論大事小事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都竭盡所能。所以宜城路街道的老百姓要是有什么煩心事,首先會想到街道辦事處、社居委。
家住吳樾社區東圍墻街2棟402室的盧家扶老人,今年86歲,他家的房子漏水有20多年了。一到雨天,北邊一整面墻都滲水。“房子要不是框架結構早就倒掉了,維修問題涉及到整棟樓,老房子繳納的維修基金數額少,有的人家沒有繳納,怎么維修大伙不好統一,一直得不到解決。”盧家扶說。
2018年,張虹在宜城路街道推行協商議事會,涉及群眾難以解決的問題,由街道辦牽頭,召集群眾在一起研究協商,真正做到大家事、大家議、大家定。今年4月份,盧家扶將房屋漏水的事情反映到吳樾社居委,社居委先后召開三次協商議事會,最終說服住戶們自愿掏錢,由社居委找防水維修公司,徹底解決房屋滲水的老難題。
“我出了4000元,有人出了7000元。大家都期盼把房子早點修好。多虧有了協商議事會,這個事情才最終定下來。今年6月份房子滲水修好了,現在安心了。”盧家扶激動地說。
“辦事處張虹書記基層工作經驗較豐富,考慮問題細致周全,視野較開闊,統籌協調能力強,自從她推行協商議事會以后,像老舊小區改造等很多問題都得以解決。”吳樾社區黨委書記潘家鳳表示。
全科社工+民情賬本
社區服務更精準
為進一步優化社區服務,方便群眾訴求“一站式”受理,探索破解社區“機關化”難題,張虹注重社區黨建品牌的打造。今年5月份,她在宜城路街道創造性推行“全科社工+民情賬本”黨建品牌,將居民醫保、城鄉低保、公租房申請等一一制作成明白卡,社區工作人員當起全科社工,通過民情賬本的形式,一站式服務轄區居民。
居民潘世華今年80歲,他兒子在北京創業,戶口在安慶,一直沒有購買醫療保險。在社區工作人員走訪發放明白卡后,他知道了不買醫療保險的不利。“我按照明白卡的內容,把相關資料準備好,交給社居委,他們給我代辦的,一次性給我兒子補交了11年的醫保,一天就辦好了,社區服務很到位。”潘世華說。
群眾利益無小事,張虹在迎江區率先推行“我是黨員我帶頭,我的崗位我負責”活動,引導街道1300多名黨員向群眾承諾“為民服務不打烊”,利用周末和休息時間,積極參與文明創建、棚改拆遷、防汛救災、煙花爆竹禁限放等重點工作,在街道上下營造了創先爭優、心系群眾的良好氛圍。
錢牌樓社區居民蘇志勇,由于住房產權不明晰,在棚改拆遷中利益訴求難以得到解決。社區黨員通過摸排、走訪、協調,最終幫他理清了產權。“非常感謝社居委,幫我搜集資料,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,我家只能按照29平方米補償,現在補償了46平方米。”蘇志勇說道。
在人民路歷史文化街區連片保護性開發工作中拆除違法建設時,張虹探索政策、背景、關聯、訴求“四搞清”工作法,按照“先干部后群眾、先集體后個人、先現行后歷史、先重點后一般”的工作思路,在較短時間內實現拆違近900處、1.7萬平方米,改善近300戶居住環境,更創造了僅用10天就在城區黃金地段完成棚改簽約237戶的新記錄。
“我認為,黨建品牌的運用關鍵在于發揮帶領和統領作用,首先是自己帶頭做出黨員的樣子,讓群眾從心里認可你。帶領就是帶著群眾干,群眾事群眾議群眾辦,辦出群眾想要的效果。統領就是整合轄區一切資源,提供更系統更優質的服務,讓老百姓更有幸福感獲得感。”張虹說。
打造黨建品牌,釋放黨建活力。在張虹的領導下,宜城路街道創新培育了“馬大姐”“580”“吾悅”“五彩”等一大批叫得響、立得住、推得開的黨建品牌,形成了“一社區一品牌”的良好格局,該街道也先后榮獲“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街道”“安徽省第一批城鄉社區協商示范街道”等榮譽稱號。